印刷是一種集多種工藝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印刷技術,可使印品表面產生出特種的光澤效果。由于采取這種印刷技術可使印品表面產生出多種華貴、幽雅、別致、奇特和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極大地提高了商品包裝的檔次和品位,特別流行于包裝裝飾領域。盡管這種技術有些要采用較復雜的高精尖設備,但是,也有很多工藝是不需要更換和投入設備的,有些只不過是改變和調整了印刷工藝和材料,這是一種很有生命力的新型印刷技術。
珠光印刷
珠光印刷是指采用特種印刷材料和工藝使印品表面產生一種類似珍珠、貝類的光澤效果,給人以柔和、悅目、高雅的視覺感受。
1、珠光效果可以在珠光油墨經過印刷傳遞來達到目的。早期的珠光油墨材料多在天然魚鱗中提取,珠光粉來源有限,價格十分昂貴。近年來,國內外一些科研部門已先后試制成功了以二氧化鈦包覆天然云母或合成云母的新材料。其發光度、著色力、化學和物理性能均接近和達到天然珠光效果,是較理想的珠光油墨材料,現已廣泛投入使用。珠光印刷要求印品應有一定的珠光質感,因此,珠光粉在油墨中含量一般不低于30%,同時也要求珠光墨在印品上應具有一定的厚度,使珠光效果較明顯。因此應采用印跡較厚的絲網印刷、凹版印刷、柔性版印刷等;凸版印刷如采用多次疊印也可以達到類似效果。珠光印刷也有采用經涂布過珠光涂料的紙張,再用普通油墨印刷,也有將珠光粉制成珠光粉箔材料燙印在印品上,再經過壓凸處理,其質感和效果更獨特。
2、珠光效果也可以采用在印品上先鋪印一層銀漿或銀墨,然后疊印上一層極透明、極薄的色墨層。由于較粗的銀粉顆粒有一定的閃光性,眾多的閃光體組合在一起相互反射,再經過透明色墨層隱隱顯出,形成一種極微妙的特種光澤,這就是另外一種珠光效果。這種珠光印刷工藝要求銀層必須處理好,應先用閃光性較好的銀漿或銀墨,不可摻入其它色墨,然后再摻入一定量亮光漿,撤淡劑的色墨疊印在銀層上,效果即可達到。當然,墨層的透明情況也是珠光效果好壞的關鍵。這種珠光印刷工藝由于存在著銀底處理和墨層疊印的相互關系,因此比較適應凸版印刷來完成。平版印刷應解決如何印好銀底的問題,再合理地將四色連續調版疊印其上。由于多種明暗和色調層次的變化,形成印品效果十分奇特。當然凸版印刷也可根據串色印刷的工藝方法,將兩種以上不同色相,不同透明度的墨層一次性疊印在印品上,也可以使這種珠光印刷步入新境界。
結晶體光澤印刷
結晶體光澤是指印品一面或透明墨層中隱含有如結晶狀的物質,在日光燈或燈光入射角度的變化下,能產生一種絢麗多彩和晶瑩閃亮的特殊效果。結晶體光澤印刷一般采用兩種工藝來達到:一種是,首先將印品著上粘度較大油墨形成粘接層,然后將印品移至熱源烘干。結晶閃光體物質多采用絳綸噴鍍金屬層著色后粉碎成的微粒,或用特殊閃光纖維粉碎后形成。另一種是將結晶閃光體摻合連接料將微粒表面包容制成油墨,通過印刷手段直接傳遞到印品上。一般來講,干灑粘接法可選用顆粒較粗的結晶閃光體,其閃光效果要好些。但是由于微粒容易飄散、飛揚,形成的工作場面較臟,操作麻煩,并不適合大規模生產。制墨印刷法,雖然印刷工藝簡便、衛生,并適合大批量生產,但是由于閃光結晶體被墨層包容,同時也要考慮油墨傳遞等因素,結晶體不能選擇太粗的顆粒,其閃光效果也相對差些。由于這兩種方法必須使印品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墨層才能達到結晶體光澤效果,所以特別適應絲網漏印工藝生產。
熒光及磷光印刷
磷光和熒光現象早己為人們熟知,早在公元450年,我國的《后漢書》上就有關于“夜光壁”的記載,以及民間傳說的夜明珠等。實際上“夜光壁”是一種熒面,夜明珠中應含有磷的成分,它們經過摩擦加熱就會在黑暗中閃閃發光。
發光是物體以某種方式將吸收的能量轉化為光幅射的過程。發光體由于受外界作用而發光的現象,在光學中被稱為“激發”。熒光與磷光的區別在于激發分子由激發態降落至基態所經過的途徑不同,激發至發光時間的長短也不一樣。因此,當入射光源切斷后,還能看到磷光的存在,而熒光則會很快消失。發光物質分有機和無機兩大類:無機熒光粉有紅色(氧化釔)、黃綠色(硫化鋅)、藍色(硫化銀)等。這類熒光粉價格昂貴,主要用于涂敷彩色顯像管。價格較低的無機熒光粉顆粒較粗糙,磨細后發光晶體又遭破壞,使發光亮度降低。用這種熒光粉制成的油墨透明度差,遮蓋力強,印刷易糊版,但它的抗潮力較強。人工合成的有機磷光粉,包含載體和激合體兩個部分,激合體能對特定的載體起激合作用,使不發光或發光微弱的材料發光。激合體的品種不同,還能使原來發出的光線的波長及顏色也相應改變,這種有機磷光粉制造工藝簡便,價格便宜,顆粒細膩,機械磨細后發光亮度損失小,用它制成的油墨透明度高,遮蓋力小。
本文出處:樣本印刷 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出處:樣本印刷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