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絲網張力的因素主要包括網目數、絲網版尺寸、繃網方法、繃網設備和繃網人員的經驗。網目數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因素,但這里不是指每英寸的具體線數,而是指隨著線數的增加,線的直徑減小。例如,330線/英寸的絲網所支撐的張力可能比380線/英寸或420線/英寸的絲網所支撐的張力大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同樣是380線/英寸,直徑為34微米的絲網線所能支撐的張力是否比直徑為31微米的絲網線所支撐的張力大呢?實際上不是,它要差3-4牛頓。所以網目數僅僅是一個絲網支撐張力大小的不確切參數,絲網直徑才是最值得關注的核心。
絲網版尺寸(或網框尺寸)是另一個影響因素。網目數為380線/英寸直徑為34微米的絲網在71×81英寸的網框上與在24×24英寸的網框上所支撐的張力不同。網框尺寸越小,能達到的張力越大。但是在大規格網框上到底能得到多大的張力呢?有文章介紹,網目數為380線/英寸的絲網在48×48英寸的網框上可以獲得的張力不超過20牛頓。我們對網目數為380線/英寸的絲網作過實驗,使用氣動繃網系統在41×51英寸的網框上可以達到35牛頓,在41×88英寸的網框上可以達到25牛頓。
在繃網方法上,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處理繃網后絲網的松弛。一個繃好后達到20牛頓的絲網版在過夜后張力會不足20牛頓,可能下降到17-18牛頓。接著清洗、去脂、涂布又會減少1-2牛頓。上機印刷100份后張力還會下降,可能兩到三牛頓或更多會消失。回收再用,張力又要減少1-2牛頓。經過兩次印刷,原來的20牛頓降到了12-13牛頓。
有經驗的教師在講到這個問題時常常用橡皮筋作比方。裁剪一段橡皮筋,把它一端釘到墻上,另一端掛上物體放進水里,測量最初的橡皮筋長度,一天后再次測量長度,你會發現長度增加了。再過一兩天測量,長度又增加了。至到它達到穩定的長度才不再隨時間增長而增加。絲網張力變化的道理與此相同,因此,在進行彩色套印時最好使用新繃的絲網版,或緊繃絲網版待穩定后再使用。
實際上除非您使用絲網版上機印刷外,沒有一種方法可以使它達到完全穩定。可重張緊網框正是為此而設計的,它可以在每次使用后張緊絲網,至到達到穩定。注意,這里所說的“可重張緊”不是指網框本身會自行張緊,也沒有一種網框具有自行張緊功能。
保證整個絲網版各部位張力一致是繃網的一個關鍵點。如果要生產一個48英寸以上的絲網版,建議對網版9個位置點的張力做好檢查,即絲網版中心、四角、每邊中點。不管中心點的張力為多少,其他8個點與中心點的張力差要在±1.5以內。
為什么需要整個絲網版張力保持一致呢?這是因為刮墨刀和浮動桿不太靈活,如果網版中心點及右邊的張力為20牛頓,而左邊的張力為17牛頓,那么就必須對刮墨刀的壓力作調節,以保證供墨量的一致。這樣做的結果可能會出現網點擴大和顏色漂移。
繃網所用的工具也會限制或提高繃網的張緊度。過去的手工繃網肯定無法達到所要求的張力。
如果有了以上各種條件,應該能夠制作出較好的絲網版,但是如果制作人員素質較低、工作不認真,仍不能制作出好的絲網版。因此,一定要加強制作人員能力的訓練,制作人員能力的高低與他們所接受的訓練類型有關、與訓練師傅有關、與訓練的標準有關。
本文出處:樣本印刷 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出處:樣本印刷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