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我們絕對想不到,我們的購物生活可以像變魔法一樣隨心所欲,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持終端的發展對人們生活方式、消費習慣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這一點從傳統期刊商業運營模式的變化就可見一斑——很多年前沒有人會想到看雜志的同時還可以進行即時購買,而現在這一切卻變成了現實。那么,雜志與這種能夠實現即時購買的電子商務“牽手”究竟能玩出什么花樣?其前景如何,現階段還存在哪些問題?刊社對涉足電子商務又有著怎樣的考慮?現在,就讓我們將目光投向“期刊電子商務”這一全新的領域——
時尚消費類雜志動作較快
“以前我們只在平面雜志上銷售廣告,實際上讀者就是這些廣告的消費者,如果我們搭建起一個商務平臺售賣廣告中的產品,理論上是可行的。”在兩個月前舉行的期刊新媒體創新與實務高級研修班上,一位來自專業期刊的學員在交流時提出這樣的觀點。和他一樣,很多期刊人都對這種“理論可行”抱著肯定的態度。
如今,專業電子商務市場群雄逐鹿,淘寶、卓越、當當、京東……每一家電子商務平臺都異常活躍,且紛紛在移動終端上推出自己的APP應用,以滿足用戶隨時隨地的消費需求。在持“理論可行”觀點的人看來,擁有廣告客戶資源和中高端讀者群的雜志,將這些資源盤活并開展類似這樣的電子商務業務,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尤其是那些以時尚類為代表的消費類雜志。
事實上,刊社向電子商務延伸的成功案例在國外已有不少。比如,康泰納仕公司出版的《Lucky》雜志,與家庭購物網合作開展此項業務。其目標是為《Lucky》在Facebook上的“粉絲”服務,讓他們可以提前獨享雜志制作的《夏季設計師集錦》專題上推薦的產品。用戶只需在《Lucky》的Facebook頁面上進行點擊,就能直接把產品放進家庭購物網的購物車中。比如,國外有一本時尚雜志在網上售賣設計師新設計的時裝、飾品,讀者可在線向設計師支付50%的定金進行訂購。據了解,該網站很快就擁有了10多萬用戶,40%的人會再次購買,平均交易額達1500美元。
國際期刊聯盟和美國營銷協會會員Jeffrey Sprafkin認為,雜志要發展電子商務一般有兩種方式:要么建立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要么尋找合作平臺。對于前一種方式,VIVA無限新媒體總裁韓穎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雜志做新媒體傳播和做電子商務有很大區別,“在電商領域,價格戰打得特別狠,利潤特別低,且體現出來的更多的是商務模式,而不是以內容的精美作為承載。如果雜志做電子商務,肯定做不過專門做電子商務的人”。
“如果雜志要建立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就意味著必須建立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這對刊社來說需要很大的投入。而且傳統媒體做電子商務有很多復雜的問題,比如資質認定。”《男人裝》雜志執行主編陳修遠說道。那么,與電商合作效果又會如何呢?陳修遠直言傳統媒體靠的是品牌效應和信譽,而現在很多電商的信譽是有問題的。帶來的最直接問題就是售后服務,一件產品貼著雜志的品牌賣出去了,如果有問題誰來做售后服務?“純做奢侈品的雜志發展電子商務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奢侈品的銷售利潤很大,在國外奢侈品的電商也已經比較成熟,如果與有很強影響力的國外奢侈品電商合作,機會可能大一點。”
成功的關鍵因素有哪些
在陳修遠看來,智能手機是期刊發展電子商務最好的介質,“因為它可以實現隨時購買”。目前,《男人裝》手機雜志僅能實現點擊頁面上的品牌,可以鏈接到地圖上,準確告訴讀者在哪里可以購買到。但一些刊社的手機電子商務已經走得更遠。比如,赫斯特公司的《Marie Claire》雜志推出“瞬間購物”項目,用戶可以直接使用手機進行購物。具體來說,讀者能夠從雜志APP的頁面上直接買到登在名為“時尚入門”的秋季時尚特刊上的各種產品。這些產品包括飾品、鞋子、包等各種品類,用戶可以通過簡單的操作來實現購物。
一些時尚雜志還常常會為用戶打出專屬牌。比如,《Lucky》雜志與全球知名快速時尚品牌Net-A-Porter旗下Outnet.com合作推出專門的電子商務項目,且僅為雜志的訂戶提供專屬服務——每隔四周的一個周五推出一場特價活動,產品只限訂閱《Lucky》雜志電子信的訂戶購買,且每次只提供1小時的購物時間,時間一到,價格就重新恢復到之前的水平。這種主打專屬性和稀缺性的營銷方式,每次推出都會大受歡迎。
具備隨時性、專屬性和稀缺性,對吸引用戶進行消費行為非常重要,但期刊要投身電子商務并得以成功,要做的還遠不止于此。對于雜志在做電子商務時需要注意的問題,Jeffrey也給出一些建議。他認為,有沒有獲取客戶或潛在客戶的優勢、電子商務的規模如何、消費者數據是否準確詳實、品牌價值在哪一個細分市場延伸、產品配送和庫存管理如何、選擇的產品是否獨特這幾點都非常重要。
“赫斯特公司旗下有一本雜志與零售商合作開發中高端男性服裝的電子商務平臺,盡管在內容方面做得不錯,也有零售商的后臺支持,但不到一年就關門了。失敗的原因就在于,一是沒有足夠的規模,不大不小;二是定位不高不低。不高不低在電子商務方面有什么問題?價格競爭壓力很大。他們認為給用戶很好的銷售環境、很好的男性時尚資訊、比較實惠的新產品就夠了,但用戶不這么看,用戶覺得內容好、產品不錯,最好還能多打點折。于是他們就陷入一個困境,就是沒有創造規模效益,但折扣又很大,賺錢非常困難。因此,有沒有規模或者能不能在短時間內創造規模,這對發展電子商務非常重要。”Jeffrey強調說。
“很多專業電子商務平臺往往在配送和庫存管理這個環節存在問題。刊社要發展電子商務,哪些環節要外包,哪些環節非得自己做,必須考慮清楚,能不自己做就不自己做。”Jeffrey提醒道。
再來看看中國時尚期刊在電子商務方面有哪些嘗試——在時尚傳媒旗下的YOKA時尚網,用戶不僅可以參加“優享團”的各種團購,還可以在ymall商城實現服飾、鞋包、化妝品等時尚商品的在線購買,更可以進入多位設計師的網上工作室購買其設計作品;在《ELLE世界時裝之苑》官方網站的ELLE SHOP、在瑞麗雜志社旗下的瑞麗女性網、在《mina米娜》雜志官方商城久尚網,讀者同樣可以進行類似的消費行為。此外,在新的媒體環境下,一些刊社已經不滿足于在網上發展商城,他們嘗試著將觸角延伸到手機雜志、iPad雜志上,開發使讀者能夠在閱讀雜志時通過點擊圖片、鏈接實現即時購買的移動電子商務。
更多刊社緣何隔岸觀望
盡管國內一些刊社在電子商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不得不承認,這些探索依然處于初級階段,規模小,遠未形成成熟、多樣的商業模式,且先行一步的實驗者在眾多期刊中屈指可數。既然雜志涉足電子商務已成潮流,而且是傳統期刊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一步,為何更多的傳統雜志依舊選擇隔岸觀望?對于發展電子商務,他們是否心存顧慮和擔心呢?
是“共舞”也是競爭
隨著電子雜志的迅猛發展,傳統的電子雜志的市場份額受到了嚴峻挑戰,雖說可以結合發展,但在一定范圍內的客戶群里的競爭還是在所難免,比如,一些既享受快捷也會追求生活格調的都市白領群體,對于雜志購買還是有所觀望的,可能電子雜志會讓他們快速地瀏覽信息,但如果一份印刷色彩別致制作精良的雜志放在眼前的話,我想他們會很樂意購買這本能夠體現自己時尚文藝生活的雜志,因而雜志印刷在這種情況下幾乎成為了制勝法寶,幸而發展越來越快的印刷行業已能夠適應現代人們對雜志印刷的高標準要求,上海印刷卓有遠見地公司引進的BEST COLOR數碼打樣系統、(TOPAZ\TANGO)掃描儀和(DELTARIP)發排系統 以其優秀的品質、速捷的速度領先國內同行業, 集七項國際專利技術于一機的海德堡CD102(CP2000)四色機,成立專業的設計團隊,以一流的印刷設計服務,應對雜志期刊印刷的高品質要求,迎接雜志印刷的商務轉型,將更完美色彩展現予您。